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酒店行业动态

AG公司(中国区)·有限公司官网|古人智商爆表?没错,霜降谚语为证!

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3:47    次浏览

2016/10/23霜降 2016年10月23日,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。每个节气,我国民间都流传着相应的谚语,凝结着古人生存智慧的结晶。这些有关霜降的谚语和它们所包含的科学原理,你知道多少呢?“霜重见晴天,霜打红日晒。 古人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时候,多靠以往的生活经验来从事农业耕作。冬天,古人就靠霜雪来判断天气是否晴朗,以及作物的丰收情况。这两条谚语都在直白地告诉我们: 有霜的时候,一般都是晴好天气。用现代科学来解释,上面所说的霜多指辐射霜,出现这种霜,一般都是当地已经受到北方来的冷高压控制,当地处于高压区内,多下沉气流,所以夜间天清月朗,碧空无云,第二天天气仍然晴好。“雪下高山,霜打洼地。 这条谚语反映了两个气象小知识: “高山容易下雪”、“洼地容易结霜”。当我们用现代科学解释这些现象时,就能发现古人的智慧了。为什么“雪下高山”?我们知道空气温度一般是高度越高,气温越低;相反高度越低,气温越高。也就是说,如果山下已经下雪,那高山上肯定下雪。在夏天,如果山很高也有可能下雪。这就是“雪下高山”的道理。 为什么“霜打洼地”?我们也知道空气温度越低,空气的密度越大,比重也越大。而空气是一个流体,最冷、最重的空气就会往最低处流动,一旦到达最低处,它就赖在那里不动了,也就在洼地停留积聚逐渐凝华成霜,因此洼地也就较一般的地方容易形成霜,这就是'霜打洼地'的意思。“一朝有霜晴不久,三朝有霜天晴久。 这条谚语反映了这样一个气象小知识:一天早晨有霜,天气晴的时间不长,三个早晨都有霜,晴天时间会维持得比较长。在古代,中国的小农经济决定了耕作是人们主要的经济来源,冬天天气好坏,直接导致了这一年收成好坏。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情况下,古人只有仔细观察气象,然后把一些生活经验总结下来,以此判断天气情况。 霜的强弱,与冷空气势力的强弱密切相关。“一朝有霜晴不久”,说明了冷空气势力不是很强,温度不是很低,且容易移走,因此只能形成一日的霜。冷空气(弱高压)移走之后,本地转受低气压控制,天气就会转坏。相反,如果连续几个晚上都有霜出现,说明冷高压势力较强、范围大、移动慢、比较稳定,一般能维持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,'三朝有霜天晴久'就是这个意思。“各个地区的霜降谚语都怎么说? 华南地区:霜降不割禾,一天少一箩云南:霜降晴天,冬不冷 。江西:霜降晴,风雪少;霜降雨,风雪多。霜降无雨露水大。江苏:霜降有霜,稻像霸王。浙江:霜降见霜,米烂陈仓。广东:霜降无雨,暖到立冬。霜降见霜,小雪见雪湖北:霜降下雨连阴雨,霜降不下一冬干。湖南:霜降没下霜,大雪满山岗。霜降打了霜,来年烂陈仓。河南:霜降见霜,立冬见冰。“ 泰州文明”微信订阅号推荐编辑:唐思诗本期微信责编:雨露